前幾天有粉絲問我,是不是錢花得越多,裝潢後呈現的效果就越好。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同樣100平米的房子,有的人5萬就能搞定,而有的人50萬都不夠,那麼為什麼都是同樣的戶型,結果所花的費用卻相差這麼大呢?

今天我也想和大家好好聊聊,關於裝潢中拉開貧富差距的幾個地方,希望能夠解開你心中的疑慮。

裝潢第一步要做預算,而預算直接決定了裝潢的最終效果,就拿軟搭裝飾來說,一百元和一千元的性價比不一樣,貴自然有它貴的道理。比如一個吊頂,它的造型決定了工人的施工難度,同時加上材料本身的價格,這就會讓整體產生差別,複雜的工藝就是比簡單的要貴,大家也願意為顏值買單。
再來說說瓷磚,它們的價格區分基本在密度、吸水率和質量上,但很多人有一個錯誤,那就是瓷磚的吸水率上,大家普遍認為吸水率越低,質量就越好,其實瓷磚還是要看是否易碎和是否防滑上,如果你的瓷磚達到以上兩個要求,咱們普通家庭還是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吸水率,畢竟它們的價格相差幾倍不止。
還記得咱們父母輩結婚時,講究三大件:冰箱、洗衣機和電視機,也有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一說,甭管是什麼,這都是哪個年代身份的象徵。而現在能拉開貧富差距的三大件是新風系統,地暖和中央空調,先不說它們的價格,但是設計方案和施工安裝上,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基本普通家庭都會省略掉的。
然後定制家具,要知道定制基本就屬於私人定制,你所要求的樣式根本不可能量產,所以需要廠家或者設計師出方案,同時內部設計布局,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和咱們普通的榻榻米相差十萬八千里。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一下實木家具,現在畢竟流行復合地板,因為它的材質和樣式基本和實木無差別,還有就是定制櫃上,普通家庭基本採用顆粒板和多層板為主,但如果你換成實木材質,基本價格都會翻好幾倍。
其實說到這你就會明白了,看似一樣的裝潢風格,但骨子里它們的價格真的相差很多,有錢人為了讓生活更加的精致,居住體驗更加的舒適,所以會在很多細節上做文章,付出幾倍或者幾十倍的價格,但對於咱們普通家庭來說,怎樣用最少的錢,獲得更舒適的生活體驗,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就拿地板舉例,再好的實木它只是我們踩在腳下的木頭,我們去親戚朋友家溜達,真的不會刻意去研究地板是不是實木的,因為懂的人自然就懂,無需我們過多的解釋。
裝潢再好也只是為了讓我們更舒適地生活,偶爾添置了不屬於我們經濟需求的物品,反而會讓我們有壓力,生怕別人不識貨,也生怕不小心弄壞它,所以用屬於咱們心里價位的商品,這才是最符合我們的做法,你說對嗎?(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