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發布的2022年南京市城鄉建設計劃中,基本原則第一條,就是鞏固提升特大城市綜合首位度。
新的一年,南京又將大幹一場!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鐘靈毓秀之地,一直自由遊走在歷史長河中。往來文人墨客,眼看南京城里樓屋林立,生齒繁庶,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自三國孫權定都於此,一千多年時間里,它被諸葛亮感嘆「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又被謝眺誇讚「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在唐代,詩仙李白對南京情有獨鐘,據記載,他一生之中到南京不下七次,金陵的美景與厚重的文化底蘊,賦予了李白太多的創作靈感,《登金陵鳳凰台》、《長幹行》等諸多詩篇,字里行間是李白對南京這座城的濃厚情感。

夫子廟
都說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而南京的一切都剛剛好,這或許就是南京獨特的魅力。
自古以來,南京便是長江以南「中國的中心」,這是一個掐尖般的存在,也是地域上的極大優勢。
南京所在,是江蘇的西側,同時又是安徽省的東側,而當江蘇與安徽合為一體,南京所在是當之無愧的中心,也正是明朝的直隸省、清初的江南省。
強省會具有多重含義,一方面是省會之強,體現在GDP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從剛過去的2021年來看,南京的GDP排行全國第10。
*數據來自數位觀察
另一方面體現在全國經濟、人口占比之高,一城占了全省經濟比重的30%以上。
作為沿海強省的江蘇,南北縱橫,融合了北方的豪邁與南方的婉轉,江蘇13太保各自文化差異大,又擁有不凡的經濟實力,使得江蘇省內的經濟強極呈現一種多核格局。
相比而言,南京提升首位度,迫在眉睫。
盡管南京不是江蘇的強省會,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強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囊括江蘇4市2區(南京、鎮江、揚州、淮安、常州溧陽市、金壇區),以及安徽4城(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
南京對安徽城市的影響不只體現在規劃層面,更在實際層面,多個安徽城市不約而同向南京伸出橄欖枝。
更進一步,可以說,江蘇、安徽共建南京都市圈,意味著「強都市圈」模式的橫空出世,未來將會有更大的跨省都市圈落地。
厚重而大氣的南京,不善言辭,內斂沉穩,其實一直在被低估。
在南京,河西CBD是僅次於上海陸家嘴的華東第二大中央商務區。城市金融中心指數居全國第六,總部經濟排名全國第七。
「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南京金融人才環境排中國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廣州。
在長三角城市群科技創新驅動力指數報告中,南京僅次於上海,在長三角排名第二。
在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南京的經濟競爭力排名44,可持續競爭力排名79。其中,可持續競爭力僅次於京滬廣深。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南京人口增長了131萬人,如今已有931萬人。
對比省內其他城市,南京常住人口大學文化程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根據公報,南京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281474人,占比超35%。
要知道,江蘇全省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也才18.66%。
統計數據顯示的南京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情況,與南京高校資源密集不無關係。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南京的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一眾實力雄厚的高校。
只是,想要做到千萬級人口城市的南京,還需補齊70萬的缺口,具有一定挑戰性。
跨越千年,南京又一次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究竟是保持原樣,還是奮起一搏,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歷史榮光?
新時代下,積極有為的南京人選擇了最契合自己內心的那一個。從此,我們看到,一個崛起的南京已然屹立於長江岸邊。
2022年對於南京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現在,一大批重點項目露出,2022年的南京,已經準備好全力以赴大幹一場!
劃重點:
加快推進寧蕪鐵路擴能改造
寧蕪鐵路始建於1933年,時稱江南鐵路,曾是國內建設時間最短、每公里耗資最少的商辦鐵路。
當時的寧蕪鐵路不僅為城市建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乃至後來的抗日戰爭爆發,也輸送了大量兵員與物資糧草到前線。
可以說,如果沒有寧蕪鐵路,南京可能就要錯過80、90年代大發展浪潮,就像錯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國。
但時至今日,寧蕪鐵路卻成了一把利刃,斬斷了江寧濱江、板橋、中華門、麒麟等多個地方與南京主城中心的關係。
好在,寧蕪鐵路即將成功隱退的現實已近在眼前,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而寧蕪鐵路的搬遷也意味著8號線終於要來了!對於板橋、江寧濱江、麒麟都是一個好消息。
開工建設南京北站
作為南京鐵路樞紐三大主客站之一的南京北站,如今大有後來者居上的意味,投資超900億元,預計2025年建成。
未來這里將連通寧滁、寧淮、寧揚等城際軌道,以及北沿江高鐵、寧啟鐵路、京滬鐵路等鐵路。
這個比肩南京南站的重大交通樞紐,建成之後將從南京半小時通達滁州和揚州,變成真正意義上的1小時環寧都市圈。
持續推進4號線二期、7號線等9條市內軌道交通項目建設
地鐵4號線二期項目於2021年上半年開工,目前江北的各站點已全部開工。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起於珍珠泉站,沿浦烏路、定山大街路轉向,依次下穿長江、潛洲、江心洲、夾江,到達南岸後沿草場門大街接入一期龍江站。線路全長10km,全為地下線,設車站6座,分別是珍珠泉站、定向河北站、浦珠路站、浦江站、中央商務區站和濱江站,其中中央商務區站和濱江站為換乘站。
地鐵11號線一期項目於2021年11月30日開工,項目南起馬騾圩站,北至浦洲路站,線路全長26.7km。全線設車站20座(高架站1座,地下站19座),其中換乘站9座。11號線一期工程的建設,對於進一步加快構築「東西便捷、南北溝通、內外銜接、江城一體」的快速交通網路,緩解新區交通壓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S8寧天線南延起自泰山新村站,終於大橋站,全長約2公里,設地下站2座,目前在開展土建和車站安裝裝潢施工。
持續推進江北中心區地下空間建設
江北新區地下空間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複雜的單體地下空間工程,項目最深開挖51米,相當於一棟19層的高樓向地下延伸,由上而下分為商業大平層、交通大平層、市政綜合管廊層、管廊夾層、空腔層和兩層的地鐵通行層,總計7層。地下空間一期和二期建成後,負一層的商業區將被打通,總面約60萬平方米。
地下空間的地上部分為江北新金融中心。江北新金融中心一期項目包括300米以上超高層2棟,150米超高層3棟,100米高層3棟,60米塔樓2棟和公共綠地2塊,總用地面積約為230畝,地上總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將建設包含頂級金融總部、超五星豪華酒店、公寓、5A甲級寫字樓辦公、大型集中式商業等功能的國際新金融中心。
2022年,讓我們期待,更好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