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在我的印象里,北京上海之間,不是外國就是上海外國。
》裝潢參考資料:FASTOFFICE店面簡易裝潢設計、小資店面裝潢:
中國的魔都,東方的巴黎,100年前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商業街,中西文明碰撞的雕酒,瑪格麗特海派文化。
然而,這樣一個時尚的上海,卻沒有逃過「店招統招」的魔掌。
這張照片是一位網友昨天在上海常德路拍的。被當地人戲稱為「上海最好的路牌設計」。

店招統一,黑底白字,連黃花都搭配的很好。如果我路過,這可能會產生一種衝動-
鞠躬,鞠躬,鞠躬,鞠躬…商店對你的損失表示遺憾。
說實話,這個黑白招牌設計太像靈堂了,昨天很多人都表示接受不了。
而且沒想到,今天早上起來看到常德路現在又是這個樣子↓

一夜之間所有的招牌都被蓋住了,連黃花都被摘掉了。不得不說,相關部門的辦事效率也很快…
拆,改,拆,一進一出都是人力物力財力。整改拖延還來得及,店鋪的損失可想而知。
這不僅是上海靜安區的常德路,從一線到十八線的城市街道都是如此。近幾年,店招都經歷過這一劫。
統一後的招牌字體,大部分都是新魏體,楷書加粗,千城一面。
配色要麼黑配白字,要麼紅配黃像西紅柿炒雞蛋。
壽衣店旁邊就是酒店,一條龍服務。
肯定有本地人想晚上去酒店,但是看不清字,進了壽衣店…
從遠處看,真的是又整齊又難看。
這些標誌統一後,購物如上墳,購物如送葬,顧客迷茫。
招牌都可以用模板做,設計師的飯碗沒了。
被統一的招牌壓垮了,店家哭了。
那麼為什麼要換店招呢?
關於上海的常德街,上海市靜安區總工會回應稱,街道門面正在裝潢。
說明門面改造就是政府出錢美化街道的樣子。
一般來說,當城市突然開始和店牌過不去的時候,要麼達到「全國文明城市」的門檻,要麼開始進行城市美化。
無疑,其他地方的門店招聘統一運動也是結果。
去年3月,昆明的商店招牌突然變成了「黑白」,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統一招牌是為了提升城市形象。
很明顯,店鋪招聘是統一的,為了整治市容市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是目前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各地政府每年都在爭取的稱號。能否創建文明城市,也是選拔幹部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選擇的第一標準是廣告牌等造型要給人美的享受。
但什麼才算美呢?沒有具體標準。但是什麼是美呢?沒有具體的標準。
其實是沒有標準的。美是一種主觀感受。
例如,你認為誰漂亮,關之琳還是趙雅芝?有些人認為趙雅芝很美,但我認為關之琳更美。但是你問我媽,她大概覺得我最漂亮。
什麼是「美」是不確定的,但是亂肯定不行,所以整潔就成了最簡單最容易統一的審美。
但效果適得其反。
本來是想突出城市特色的,結果整改了,沒特色成了最大的特色。統一後,更影響了市容。
就像目前國內泛濫的各種古鎮老街,成都的寬窄巷子,北京的南鑼鼓巷,上海的田子坊,最後都逐漸變得千篇一律。
你可以猜猜下面三張圖哪個是寬窄巷子,南鑼鼓巷,田子坊↓
要求「整潔」有錯嗎?
不是的,你看,其實日本也要求街邊小店要有整齊的招牌。標準非常嚴格,甚至對招牌的大小、位置、顏色都有非常精細的規定。
比如日本的麥當勞標誌的紅色要按照要求調成標準的紅色。
但是別人的效果和我們的差別很大↓
要求「整潔」沒有錯。錯的是一刀切。
相比我們的黑體楷書,在日本東京街頭很難找到兩個字體相同的牌子。因為店主一般都會找人做設計。
雖然限制很多,但是有具體的標準,店主有足夠的自由在標準內設計自己的招牌。
但在我們國家,我們要的是整條街「急行軍」,身高一樣,大家長得一樣。
當地政府的規定缺乏細化要求,簡單粗暴地統一了城市的招牌,使之醜陋整潔。
店主也沒有自由發揮的餘地,但相關部門有權拆掉任何看不順眼的招牌。
2015年9月,安徽省定襄鎮這個地方的所有店鋪招牌都被強行更換,換成了什麼?標題廣告。而廣告收入與業主無關。
當時也說是為了「創造乾淨創新的街道環境」。
2014年4月,湖南長沙某酒店戶外廣告牌被城管拆除。為了保住廣告牌,女老板選擇陪城管開房。結果她男朋友親自抓了她,上了新聞頭版。
畢竟在這些統一製作的招牌背後,如果商家本身沒有一點獨立的力量,創新就會失去活力。
主管審美不夠不可怕,讓商家失去創意才是最可怕的。
參考資料:
為什麼中國的招牌這麼醜|大象公會
為什麼中國的招牌這麼醜?「廖隊長」
「令人窒息的‘審美退化’!國內部分城鎮遭遇「統一整容」成為理想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