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人,兩只貓,一個家。
屋主這套房子的原始戶型是比較中規中矩,每個空間彼此也比較獨立和封閉。
▼原始戶型結構
但此時家里有一個正在蹣跚學步的寶寶。
對於寶寶而言,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是他想要探索和征服的未知地方。
於是為了更好地關注到寶寶的動態,原本封閉而獨立的空間亟需整改。
如何延伸公共空間的邊界,如何讓每個空間聯動起來成為了屋主最迫切的需求。
▼設計後
設計師首先拆除了廚房的兩面牆,將廚房由原來的封閉式變成了開放式。
這樣廚房的操作台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視野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可以關注到寶寶在客廳的動態。
特別是在儲物間的推拉門上裝上一整塊的鏡子,讓大人在廚房時可以看到兒童房的鏡面反射景象,減少了監護的盲區。
隨後設計師就是把兒童房面向客廳的牆面上掏出了一個大圓洞,圓洞配有四扇帶有推拉功能的磨砂玻璃窗戶。
在窗戶推開時整個空間顯露出來,當窗戶關閉時,又是一個隱私的空間。
兒童房由「三個大盒子構成」。
其一是木質的榻榻米,可以用來睡覺、玩耍、收納。
其二是房頂的木盒子,里面不僅藏了空調,也是另一個儲物空間。
其三是木窗套勾邊的窗洞,從這里望向城市,變化萬千。
至於主臥則是將原本長方形的門洞改成了「變形的圓洞」,下面的一半沒有做改動,主要是為了保證正常的通行,上半部分則做成了一個弧形稍大的護牆。
同時隨著主臥木質移門的閉合位置的變化,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當圓洞所有的門窗打開,望向客廳的時,它們視線的交匯點擺上了一張厚重的餐桌。
餐桌挑選了一塊自然紋理的厚重木板,支架採用了透明的亞克力板,讓餐桌看起來如同懸浮了起來。
同時這張餐桌還能夠起到屏風的作用,緩解入戶門正對主臥門的直白。
也能夠起到人員聚集的效果,吃飯、喝茶、辦公等都可以在這張木桌上完成。
借此整個改造後的空間也有了向心力,形成了一種「合院」的圍合之意。
最後就是對陽台進行了封窗處理,來保證寶寶和貓咪的安全。
同時陽台也變成了自然景觀最多的地方,不僅放置了很多綠植,還在陽台的牆面上進行了假山的造景。
但意想不到的是這里變成了貓咪打盹和曬太陽的寶地。
隨著陽光照射進來,微光彌散,讓整個家在喧鬧的城市中變得格外靜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