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08年開始創業,2010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並留校任職於公共藝術系。
2012年,他創立凱司兒童空間設計,受傳統文化與西派精神的雙重影響,提出用現代化的設計語言結合國際化教育理念,重新詮釋東方傳統文化,以符合當下審美的設計理念,服務創新型教培機構,打造精品幼教項目。
他注重設計品質,一園一品,視每個項目都是一次打造獨特創新設計的機會,斬獲國內外設計界多個獎項。
他熱衷於公益環境設計活動,帶領50餘位享譽全國兒童設計產業設計師,精研幼兒園、早教、托育中心建築,以及空間設計、景觀設計、品牌策劃等設計服務。
他就是凱司兒童空間設計創始人蘇大群先生。

是什麼原因,使他將職業定位於幼兒園、早教、托育中心設計服務?
他對托育中心的環創設計有什麼獨到的看法?
他設計了怎樣的作品,並因此名氣大漲,拿獎不停?

本期《齊勝精英訪談》走進凱司兒童空間設計,帶你了解蘇大群先生的創業歷程和設計理念。
1
將自身優勢特長
熱衷於公益事業
蘇大群,2008年開始創業,2010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並留校任職於公共藝術系,2012年創立凱司兒童空間設計。
在學校任教期間,蘇大群一有空閒就投身公益事業,參加兒童福利院的一些助學活動。他先後去過深圳、洛陽、漢中等地近10所兒童福利院做公益。
為了更好地了解環境,尋找更好設計的靈感,每個項目他都要在福利院生活一個月左右,吃住都在里面,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的那些日子,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些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中,身心發展都存在很多的問題。
福利院的孩子們純真的眼神里又帶著一絲警惕和恐懼,有些孩子會忽然情緒崩潰,有些孩子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孩子有嚴重的性格缺陷和分裂。看到這些讓蘇大群心里很難受,每一個孩子的眼神都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
他決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幫助孩子們,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改變,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有可能是一個發展的機會,於是他開始了承接更多福利院的公益設計活動。
在一次的福利院設計中,院長把他帶到了渭南富平的一個開辦幼兒園的親戚家里。那是一個冬天,天寒地凍,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群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小孩子,孩子們臉被凍得紅撲撲的,一個個穿著棉衣擠在一起取暖,屋子里黑漆漆的,破舊的電視還播放著動畫片。
「中國居然還有一些這樣的幼兒園?」那一刻起,蘇大群的心再一次被觸動了。隨後,他們驅車前往周邊的一些幼兒園探訪,發現情況也都差不多。
也正是這一次的探訪,奠定了蘇大群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堅定了他的決心。
回去之後,蘇大群召集了幾個大學同學,他們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一份數據報告,報告顯示由於幼兒園數量不足且規模小,導致部分兒童沒有入學機會;且現存的幼兒園大部分存在設計問題,環境創設不合理,不能夠完全滿足幼兒生活需求。所以,蘇大群決定和同學們以公益的形式,一起通過改造與再設計幫助幼兒園改善辦學環境。
2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做最好的環境設計
當老師有一個令人稱羨的好處就是擁有「寒暑假」,蘇大群利用這兩個假期去積極聯絡家鄉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幼兒園,和團隊一起去幫助幼兒園做一些基礎式的提升。
由於是學設計專業出身的,他們首先是利用自身的設計、繪畫特長,給很多幼兒園樓體外牆做繪畫創作,還包括園所的空間整體設計、環創設計等等。
由於幼兒園假期比較短,為了能盡快完工,他們幾乎每天都要熬夜。第一個項目完工後,蘇大群和團隊開了一個現場會,當地的相關人員、感興趣的也都來參觀,大家都被眼前煥然一新的園所震撼到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他們的團隊開始接到大量的園所環創項目。
蘇大群坦言,自己和團隊除了在兒童福利院做過公益之外,沒有接受過任何幼教兒童空間設計的相關培訓和學習,他們目前展現出的精美絕倫的設計靈感完全來自於大學專業。其中,在一門課程中講到「繪畫大師畢加索每次創作時,都會沉浸其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小孩子再去創作」。因此,蘇大群和團隊每次創作時,也會盡量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小孩子,去想孩子會喜歡什麼,包括手工藝品、立體構成以及裝飾繪畫作品,再去將想法、設計呈現出來。
「其實,在那時,我就意識到這輩子都是從事兒童空間設計工作了。」蘇大群說,「我挺慶幸的,涉及的設計模型不僅是幼兒園、托育中心、早教機構,還有兒童餐廳、兒童樂園,總而言之,就是跟孩子打交道。」
因為中間還接過兒童餐飲企業、公共地鐵、平面品牌的項目,蘇大群覺得藝術是可以跨界的,可以將很多設計上超前的理念融入到幼兒園的空間設計里,譬如,他曾做過的餐飲設計可以運用到幼兒園的後勤設施、廚房就餐環境,包括烘焙坊、生活坊之類的設施,更能夠還原真實場景,給孩子們更真實的感受和體驗。
蘇大群認為,兒童環境的設計首先考慮它的品牌內涵、課程理念和教學理念,還要從空間多維度思考,將空間做到利用率最大化。
3
參訪多國學校幼兒園
培養獨到的設計創意
2019年,國家發布托育相關政策,蘇大群帶團隊參加了上海幼教年會後,決定要進行托育中心設計研究申報。於是,他帶著7位團隊成員遠赴日本,參訪當地0-6歲幼稚園,學習裝潢設計的理念、風格。此外,他們還去了歐洲各個國家研學,參觀高中、小學、初中、幼兒園。
在托育中心的環創設計上,蘇大群認為這4點至關重要:
首先,從空間布局考慮,要將托育中心的面積充分利用,提高嬰幼兒的 「生均面積」;整體的環境設計,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孩子的身高高度、行為習慣等方面,又要兼顧一日生活的動線流程。
其次,從教學應用考慮。0-3歲孩子的空間一定是開放的,老師上課還可以隨時隨地切換空間,讓孩子感到無拘無束,讓老師和孩子進行一個充分的互動式教學。
再次,從可實用性考慮。創造一個靈活多變的教室空間,讓每一個教室達到最大利用率。譬如,可以將感統教室瞬間切換成普通教室,增加教室的多功能性。
最後,從教育本質考慮。讓孩子在室內就能感知四季變化。園所的整體環境設計,要讓孩子能感知到戶外自然,包括陽光、微風、花香,隨時隨地在身邊環境中就能充分刺激孩子的五感,做到真正的自然教育。
對於托育中心設計,確定合作關係後,蘇大群將帶領團隊進行實地考察,對園所的定位、收費標準、投資比進行分析。做好前期工作後,他們會從概念設計到全面布置。第一要解決的如何是讓保育員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再者是材質的應用、空間造型的采光問題,要研究怎樣的光線對孩子視力是有好處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與施工隊保持及時的交流溝通,不能讓施工隊單純地按照圖紙施工,而是要充分理解設計理念,明確底層邏輯,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蘇大群認為,如果準備投資一家托育中心,一定要具備品牌行銷思維,這樣才能將中心經營完善,要帶給孩子和家長一種安全感、舒適感,而不是簡單地加盟一個品牌。此外,托育中心的裝潢設計拒絕五顏六色、花花綠綠,要做減法、簡潔乾淨就行。
同時,蘇大群坦言,環境裝潢設計是一家托育中心的靈魂,從設計角度講,這是一個感知和認知的關鍵點。
首先,家長對園所的第一印象是園所整體環境,能帶來舒適安全感,這樣才能放心讓自己的孩子在機構學習生活。
其次,還需要考慮園所的發展定位,10年或是20年,要顧及裝潢風格的時代性和材質的有效期。
最後,要非常巧妙地把綜合空間最大化利用,不會造成任何的空間浪費。
記者手記
13年的從業經歷,讓蘇大群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參加公益事業到數不清的項目。
他始終精益求精,穩中求進,團隊每月最多只接10家園所,因為對藝術的定位和認知,他有自己獨特而專業的標準。
那顆善良而溫暖的心,是整個故事的起點,也是凱司兒童空間設計做大做強的強有力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