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自好奇心日報
烈焰紅唇、胸衣、雜誌時裝大片、醒目圖案、自助服飾、日光浴、女式褲裝、拉鏈、露趾鞋、墊肩、雌雄同體、細高跟、迷你裙、熱褲、丁字褲和 70 年代的時裝簡約風……
如果說 20 世紀人類最偉大變革之一是女性解放運動,那麼,以上這些近 100 年來出現在時尚界的新鮮玩意多少都和這件事有關,也可以說,是女性解放運動本身牽引著時尚發展的節奏。
不過,在這些「解放」中,最具「解放」氣質的還要算比基尼。
今年是比基尼發明第 70 周年。
1946 年它剛誕生那會,和紅唇、迷你裙、女士褲裝境遇相當——都曾被指責「有傷風化」。不同之處在於,比基尼太奔放了,什麼也擋不住人類想要展示自己身體的決心。
不過,這種奔放並不是一蹴而就,它的發展曲線也並不呈正態分布——即時間越晚越奔放。事實上,比基尼最大膽的樣式出現 1960 年代,之後反而變得「保守」,或者說「合適」起來。
緊緊包裹的年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基尼不算時裝上的異想天開。據說,早在公元前 4 世紀,羅馬運動員就會穿著像比基尼一樣的衣服去運動——遮住胸部的髮帶和簡潔的下裝。
20 世紀之前,游泳算不得一項運動,倘若有人要泡在海裡,也是出於醫療目的。游泳最多算是個人愛好,人類玩水很隨性,基本上脫得精光縱身一躍就可以了。由於緊身胸衣的束縛,女性並不能有這個享受。
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一切,男人上戰場廝殺、保家衛國,女人就得卷起衣袖幹活養家。差不多,在自助服飾出現的年代,游泳衣也同時出現了。鐵路讓交通變得便捷後,可以把想去游泳的人很方便地送到海邊,去 Palm Beach, Deauville 和 the Cote d’Azur 這些度假勝地消磨時光成為一種時髦,泳衣購買逐漸成為一種需求。
最早的泳裝
沐浴機器
泳裝警察
Vogue 率先刊登了游泳衣的推薦文章。當時的游泳衣設計很保守,腰間系了皮帶的寬鬆上衣搭配了燈籠褲,腳上還得穿類似芭蕾舞鞋的系帶拖鞋。選擇法蘭絨材質只有一個目的,充分遮蓋住女性的身體和曲線,但設計缺陷也很明顯——沾水濕重達 30 磅。
有趣的是,那時海邊也聚集了很多「沐浴機器」。一位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士去游泳時,馬匹會把一種小型帶有輪子的小房間拉到海裡。這樣,優雅的女士就可以穿戴整齊地進房間換上合適的泳裝,再私密地遊個泳,以確保不在下水之前失態。
1912 年,游泳變成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後,「泳衣設計缺乏功能性考慮」才成為一個問題。於是,泳衣的改造開始了。設計放開了限制,用更少的質料,泳衣開始變得更輕盈。女性則不用完全包裹住自己的身體,上身的設計可讓女士露出手臂,下身是緊身短褲的造型。
不過,這些條件的放鬆並不是肆無忌憚的。在當時的沙灘上還有「泳裝警察」的存在,他們會測量女士泳衣到膝蓋的長度是多少,是否合適,方可「批准」下水游泳。
比基尼來了,再也不會走了
據說現代比基尼的先驅在 1907 年就出現了。當時澳大利亞游泳者和表演者安妮特·凱勒曼在波士頓海灘上穿了一件大膽的「比基尼樣式」的泳裝。然後,她被警察逮捕了。
在奧運會因功能性對泳裝進行改革後,露背連體泳衣出現了,但下裝的長度依然保持在膝蓋處。1944 年,擅長游泳的女影星 Esther Williams 主演時《出水芙蓉》的泳裝扮相吸引了很多粉絲的模仿。隨後出現了分體泳衣,強調身體曲線,並變得越來越緊身。可見,在比基尼之前,雖然游泳衣在發生一些細微的變化,但仍然亦步亦趨。
當時,比基尼和分體式泳衣有一個原則上的區別就在於到底有沒有露出肚臍眼。由於戰時物資緊缺催生了露出腹部的泳衣設計,但真正要跨越到比基尼的奔放還要等到 1946 年之後。
Esther Williams 在《出水芙蓉》的扮相
路易斯·里爾德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款比基尼
1946 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島投放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第 18 天,法籍設計師路易斯·裡爾德在巴黎發布了最新款的泳衣設計——比基尼。這款泳衣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僅用了不足 30 英寸布料,通過胸罩護住乳房,背部除繩帶外幾乎全裸露,三角褲衩的胯部盡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
路易斯·里爾德大概盤算著靠這款泳衣揚名立萬,因此泳衣的質料選擇了印有報紙內容的花紋,好像在暗示「這個大膽設計將會在世界各大報紙上占有大量版面」。
路易斯·里爾德認為「這種泳裝面世令世界震驚的程度不亞於那一顆原子彈爆炸」,就巧借了比基尼島的名字來為這款泳衣命名。
設計完成後,沒有模特願意穿上這款泳裝來演示,設計師只好找來了一位名叫米查爾·伯娜蒂妮的脫衣舞女穿上了比基尼。
這大概就是現代比基尼和它名字的來歷。不過,當時這套大膽的泳裝發布後也只在歐洲盛行,差不多過了 15 年,美國人才欣然接受它。這完全要歸功於女明星、時尚雜誌,以及社會新風尚的幫助。
在維多利亞時代末期,沒有任何一個優雅的女人能夠忍受曬黑的膚色,因為棕色的面龐和雙手是工人階級的典型特徵,至少這會暗示此人長期在田地中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力。上層階級的女性,在戶外都竭力用軟帽和陽傘來保護自己,以維持當時流行的蒼白膚色。
20 世紀 20 年代,香奈兒在海邊進行日光浴後,身體皮膚呈現漂亮的古銅色。隨後追隨者無數,日光浴風行,一股新的時尚風也吹來,無論是否在海邊,人們都願意通過服飾來展示自己的金色皮膚。「十二月褐色」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暗示此人能享受冬日的奢侈旅行。
有「性感小貓」之稱的法國電影女明星 Bridget Bardot 在法國南部的聖特洛佩半裸上身穿著比基尼日光浴,在當時也算是個轟動新聞,讓比基尼轟動了一陣。時裝設計師 Jean Patou、Sonia Delaunay 等人則順勢使用能襯出人們黝黑皮膚的鮮艷顏色設計出了吸引眼球的泳衣。
好萊塢明星 Rita Hayworth 和 Ava Gardner 拍照時穿了比基尼。設計師 Margit Fellegi 為 Cole 公司設計的泳衣大受歡迎。另一個領先的泳衣生產商 Catalina 也用了好萊塢明星 Ginger Rogers 和 Marilyn Monroe 來拍廣告。
《體育畫報泳裝版》歷年的封面
Emilio Pucci 的經典設計
Christie Brinkley 穿著 Norma Kamali 的閃光比基尼拍了《體育畫報泳裝版》的封面
Cole 的可充氣的比基尼 TopSecret
美國著名體育雜誌《體育畫報》是比基尼的積極倡導者。1964 年,這本雜誌開始每年 2 月定期出版《體育畫報泳裝版》泳裝專輯,第一期封面刊登了穿著白色比基尼的封面女郎。
此後的 53 年 ,這本雜誌的封面幾乎都被比基尼女郎占據,性感版本的連體泳衣也出現過很多次,不過,分體式泳衣則從未上過封面。
基本上,這本雜誌的封面就清楚反映了比基尼到來之後的泳衣世界的樣式變遷。
從 19 世紀以來,除了樣式上的變化以外,游泳衣也在技術上有了革新。不管是連體式,還是兩件式,最開始使用羊毛和純棉材質較多,到了 1930 年代,游泳衣生產商開始利用尼龍、橡膠鬆緊線的新材料,有彈性的速幹質料等。這些新材料也為游泳衣製造新的廓形提供了可能,比如,戰後的泳衣用電線和胸墊做了圓錐形的設計。
設計師 Tom Brigance 為 Lord & Taylor 百貨商店設計的彩色、拼圖和圓點來裝飾泳裝。義大利的運動裝設計師 Emilio Pucci 用明亮的圖案絲綢和圖案設計的比基尼很受歡迎。
在 70 年代,包括皮革、絲絨、針織質料的更多新材料被用到了比基尼的設計中,當時,Norma Kamali 將閃光設計的材料用到比基尼的設計中。1981 年,好萊塢女明星 Christie Brinkley 穿著這個品牌的閃光比基尼拍了《體育畫報泳裝版》的封面。
1992 年,Cole 公司看準了「豐胸」趨勢,開發出了可充氣的比基尼(TopSecret),這是一種胸罩內藏有微小充氣塞、可使婦女們穿上泳衣也能修整身形的比基尼。1993 年,運動比基尼開始流行,三角背心的設計成了流行。
不過,再往後,比基尼的設計就要開始設計輪迴了。很多設計師都把高科技素材配上復古款式重現五十年代新華麗形象的比基尼,綴有萊茵石的比基尼、綁帶式比基尼等紛紛面世,如用皮帶代替布料纏繞人體三點的比基尼,莫羅期尼斯比基尼,迷你比基尼,以及在巴西最流行的丁字褲比基尼。
現在,游泳已經成為一種運動,而去海邊穿著比基尼拍拍照則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根據市場分析機構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給出的數據顯示,到 2020 年,全球泳裝市場價值將達 227 億美元。亞太市場因得益於中國消費者對溫泉、SPA 、水上運動和沙灘度假的消費,以 12.3% 的速度成為增速最快的市場,而拉丁美洲中巴西是全球最大的泳裝市場。
關於比基尼最大膽的想像停在 60 年代
1960 年,美國當紅流行歌手 Brian Hyland 唱了一首《Itsy Bitsy Teenie Weenie Yellow Polka Dot Bikini》。這首蟬聯Billboard 冠軍榜一個月之久的流行歌曲,很俏皮地調侃了一位女士穿上比基尼游泳前的嬌羞心理鬥爭。
「她是如此害怕從更衣間裡走出來,她太緊張了,她害怕有人看到她。1,2,3,說說她穿的是什麼。喔!她穿的是那麼那麼那麼嬌小的黃色圓點比基尼。嗨!這可是她第一次穿比基呢…….」歌詞這樣寫道。與這首歌同時誕生的還有一些衝浪電影與電視劇作品。
當時的美國社會正在經歷性解放運動。在這個挑戰傳統性觀念和性道德的社會思想和社會運動中,比基尼也算試驗作品之一——1960 年代,在美國曾經誕生了比基尼爆款monokini。
這個款式由美國設計師 Rudi Gernreich 在 1964 年推出。它是一種無上裝的泳衣,下身是束腰短褲,上身是兩條吊帶,在前胸形成一個 V 字,胸部坦露在外面——基本上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女士只穿了一條泳褲游泳的樣子。
Rudi Gernreich 是奧地利裔的美國時裝設計師。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吞並奧地利之後,他逃離了奧地利。Rudi Gernreich 早年是同性戀運動的積極倡導者,曾在他姑姑在維也納的服裝店裡研習過女裝,很反對「將人體性化」、「人要為自己感到羞恥」的說法。這種對性的開放思想也反映在他的泳裝設計上。
他在接受《女裝日報》採訪時就說「五年之內乳房將被解放出來」。同年,Gernreich 告訴《體育畫報》的記者,自己正在設計一種前所未有的泳裝。1963 年,Look 雜誌的編輯 Susanne Kirtland 要求 Rudi Gernreich 去設計一種符合未來主義的泳衣,也說服他將這種設計商業化,並推向大眾。
當他的泳衣在巴哈馬群島安排拍攝時,事先談好的 5 位模特都拒絕了穿這件泳衣。攝影師最終只有勸說一位當地的性工作者來拍攝宣傳照。
Monokini 一經推出,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從美國到歐洲,幾乎所有女性團體跟教會都在公開抵制這種比基尼。Jean-Luc Godard 在拍攝《已婚女人》時,原本打算用上一段帶有 Monokini 的素材,結果被法國審查部門要求剪掉。紐約市警察局得到命令,凡發現在公眾場合穿 Monokini 的女子,一律逮捕。有個 19 歲的女孩,在芝加哥海灘上秀了一把 Monokini,被罰款 100 美元。蘇聯政府則在官方媒體《消息報》上批評「 Monokini 是野蠻的」。
但 Monokini 的粉絲也很多。1964 年,這種泳衣在紐約 Henri Bendel 以 24 美元的價格賣了 3000 件。Monokini 的問世正趕上性解放運動的高潮,支持者們認為這種設計「表達女性著裝的自由,也象徵著兩性平等」——既然男性可以赤裸上身,女性也可以。
當然,Monokini 有一群更熱烈的簇擁者。因為這款泳衣,舊金山的夜店曾經也閃爍著一些泳裝的氣質。1964 年 6 月,舊金山 Condor 夜店的經理給它其中一個女招待 Carol Doda 穿了 monokini ,結果反響良好。短短幾天,舊金山的夜總會都開始流行穿這種比基尼。不過,這也暗示著 Monokini 的功能「太強大」,至少超出了沙灘之外。在同時期有泳裝時尚風向標的《體育畫報泳裝版》封面,都找不到 Monokini 的身影,可見它不算是那種「登得了大雅之堂」的時尚。
在 1970 年代,Monokini 流行到了頂峰,Kate Moss 和 Laetitia Casta 都穿過它招搖過市。
在 Monokini 之後, Rudi Gernreich 還嘗試過男女適用的丁字褲泳裝。1985 年,Rudi Gernreich 又發布了他生前的最後一個比基尼設計 Pubikini,這個款式保留了底部的泳褲,上裝則只是一根絲巾,但並沒有很流行。
如果說 Rudi Gernreich 想做的是比基尼設計,還不如說他是想用這些設計來嘗試動搖人對性的固有認知。 雖然,Monokini 的設計有些用力過猛,但總的來說,能在這塊小小的布看到人類對性觀念的試探和拿捏。
在 Monokini 之後,比基尼又恢復了「正常」,設計師們大多在材料、花紋上做做文章。特別是現在,比基尼設計沒有再驚世駭俗過了。這大概跟人類已經習慣了在公眾場合裸露肌膚的習慣有關。比基尼依然性感,不過,人們的審美重點似乎也從酥胸和臀部轉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當你穿上那麼那麼那麼嬌小的比基尼後,你的腹部、背部和腿部的肌肉到底有幾根線條?
題圖和文內圖來自:time、squarespace、examiner、designcatwalk、all-that-is-interesting、brazilianbikini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