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要經歷多少坎坷,
才能跌跌撞撞地長大。
眼下,「金智英」的名字正沖刷著每一個韓國論壇。
2019年的秋天,韓國對於女性困境的討論陷入了又一輪狂熱。這股風潮的源頭,是一本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上映—— 《82年生的金智英》。
繼電影《熔爐》後,孔劉和鄭有美再度攜手出演。
《82年生的金智英》的出版,被評為2017年韓國社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推出僅兩個月,它刷新了韓國年度電子書的最高售出記錄,創造了實體書百萬銷量的奇蹟。
超高銷量帶來的,還有大範圍的爭論。
有媒體形容:僅僅一本書,就把韓國年輕人撕裂了。
男女讀者的評價罕見地呈極度兩分化。
鄭有美因為出演同名電影,遭到大量惡評。
知名女團成員Irene,因透露自己在閱讀《82年生的金智英》而被部分粉絲遷怒。
極端粉絲上傳焚燒Irene照片的視頻,甚至將剪碎的照片寄給本人。
然而,這本處於漩渦中心的小說,情節本身卻不獵奇,甚至有些平淡。
它將普通女性無孔不入的絕望,縫合成逼真的生活圖像。
透過金智英的人生,讀者看到自己曾經的痛苦,現在的煩惱,以及可想而知的未來。
「只要是生活在大韓民國的女性,總能在書裏找到自己。」
像我這樣平凡地長大
金智英,是韓國八十年代最常見的女性名字。
小說的主角金智英,出生於1982年的首爾市。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有一個大兩歲的姐姐,和一個小五歲的弟弟。
從任何維度上看,都是一副平淡而順理成章的模樣。
不過在平靜的湖面之下,普普通通的金智英,正經歷著許多令她窒息的性別困境。
▲圖/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和智英一家同住的,還有奶奶高順芬,她對家裏唯一的男孫無比寶貝。
飯桌上,智英總是要等弟弟吃飽才能動筷,偶爾偷吃弟弟的奶粉,就會被奶奶狠狠地朝背部拍下去,痛得她眼淚汪汪。
▲在飯菜按性別分配的時代,女孩總是巴巴地看著肉被首先送到奶奶的「金孫」碗裏。
這些重男輕女的觀念,自奶奶年輕時就深深地烙在她的腦海裏。
奶奶獨自拉扯大了四個兒子,卻對懶惰的丈夫毫無怨言。在她看來,只要丈夫不偷腥、不打人,就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這樣勞碌的一生,自然讓她對只生了一個男孫的兒媳不滿。
「要生個兒子啊,一定要有個兒子才行。」
因此,當二女兒智英出生時,母親忍不住抱著繈褓中的她哭泣。
▲韓國的墮胎罪將在2021年被廢除,此前的68年,女性的子宮從不屬於自己。
智英的母親,也非生來就是母親。
母親名叫吳美淑。雖然成績很好,但美淑自十五歲起便輟學,獨自北上首爾打工,把沒日沒夜工作,把賺到的薪水給哥哥弟弟當作學費。
在城市化啟蒙的年代,農村人口如潮水般湧進大都市,家裏的男丁被賦予了搶占先機的使命。
「只有兒子出人頭地,全家才有希望。」
直到三個兄弟在美淑的幫助下陸續從大學畢業,家人對前途光明的兒子滿口稱讚,無人提及女兒的犧牲。
美淑這才意識到,原來在以家人為名的範圍內,機會和讚美永遠輪不到她。
於是她選擇了婚姻,收起自己的名字,成為一名默默付出的母親。
▲雖然這一切都不是母親的選擇,卻得由母親全權負責。圖/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就像80年代任何一位平凡的女性,智英就這樣不被期待地長大,習慣犧牲,習慣失望。
小學男同桌總是欺負智英,用手臂撞她,拿她東西,讓她在課堂上出糗。
智英哭著為自己抗爭,只換來老師的一句敷衍:「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男孩子都會欺負喜歡的女生。」
為了不變成過於敏感的麻煩精,她選擇了換位置後息事寧人。
同樣地,幾年過後,在前往中學補習班的路上,智英被陌生人尾隨,還遭到了父親斥責 —— 「為什麼裙子那麽短?」
那一刻,她依然沒有為自己辯護。
她一直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危險要自己懂得避開,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開的人身上。
▲圖/紀錄片《金智英們的世界》
乃至進入大學,智英總是因為女生身份而在社團活動中被剝奪話事權。
她仍不自覺預設,女生當社長太辛苦了,在能力所能及的地方為男生加油就好。
雖然有點委屈,但當她看著周圍的人,一切變得理所當然 ——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為什麼女性不需要努力工作」
如果說,金智英成長時期的傷痛,早已隨著時代變遷而消退,那麽她步入職場後的遭遇,則是書中共鳴最強烈的部分。
據出版社統計,78%的購書人群,是出生於1989-1999年間的女性。
這個年齡段的韓國女性,正處於一個難以抉擇的十字路口:
職場、結婚、生育,以及三者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
正如一位讀者留言:「想到還有許多和我一樣的女性,既欣慰又痛苦。」
不僅在韓國,海外出道的金智英更被稱為東亞三國的指定讀本。
小說中,金智英的姐姐希望成為電視製作人,卻被家人勸說去讀師範學校。
為此,姐姐和母親爭論:「這確實是一份能兼顧小孩的工作,那應該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工作才對,為什麼只有對女生來說是好工作?」
▲圖/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現實中,25歲的允京(音譯)是一名韓民族日報的記者。對於就業,她曾和長輩們進行了車輪戰式辯論。
「記者跑來跑去不穩定,你要怎麽過家庭生活?」
「教師不好嗎?教書才是女孩子的最優選擇,你以後會後悔的!」
與書中的情節如出一轍。
「很少有人問男記者他們為什麼選擇這個職業,而我卻需要去說服人們。」
▲雖然面孔各異、經驗有別,但允京總是在金智英身上看到相似的自己。圖/韓民族日報
1990年出生的秀珍(化名)經歷著同樣的困惑。
畢業於金融專業的她,目睹了許多女同學在就業壓力下,非本意地選擇了秘書、教師等偏好女性的職業。
「這就像一個專為女性而設的『陷阱』。父母會勸說女兒沒必要衝鋒陷陣,你也漸漸被安穩的生活誘惑。但安穩往往意味著較少的收入。」
▲韓國公司入職照裏的男性總是壓倒性地多。據統計,韓國25-34歲女性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受教育程度最高,就業水平卻排在第30位。
小說中,智英作為未婚未育的女員工,預設被放逐在項目組之外,幹些可有可無的雜活。
唯一被重視的時刻,就是在酒席上應付難纏的甲方。
▲智英作為最年輕的女員工,理所當然地成為上司的人工咖啡機。圖/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同樣地,秀珍順利入職後,被辦公室裏的氣氛壓得喘不過氣來。
最令她厭惡的,莫過於上司要求她在推廣活動中帶頭跳廣播體操。僅僅是因為「在男多女少的公司活動裏,大家都想看美女領操」。
這位讓她領操的上司,卻總是在派遣重要任務時有意無意地繞過秀珍。
辦公室裏橫亙著一層玻璃天花板,她看得見卻觸不到。
▲調查顯示,韓國的玻璃天花板指數處於經合組織成員國裏的最高位。
智英感覺自己仿佛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都腳踏實地地找尋出口。今天卻有人突然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
在入職的第三年,公司裏唯一一位女課長的辭職,讓秀珍徹底灰了心。
女課長在課長的位置上待了整整十年。
高層認為她會隨時結婚生子,從不指派重要任務;部下害怕項目突然中斷,不願成為她的組員。
為了證明自己,課長甚至把私人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結婚育兒計劃通通延後,卻始終還不回一個晉升的機會。
最終,心灰意冷的她還是告別了職場,回歸家庭。
▲經合組織調查發現,韓國目前只有約10%的管理職位由女性擔任。
在長輩的催生壓力下,面對一臉輕鬆的丈夫,智英忍不住質問:
「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社會人脈,還有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
「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智英因為長期帶小孩患上了手腕關節勞損,卻抽不出時間看醫生。圖/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在韓國高強高壓的職場氛圍裏,懷孕對女員工而言,通常意味著離職。
在首爾,每月雇傭保姆的費用,抵得上班族一個月的收入。
與此同時,在首都圈人口占50%的韓國,讓待在地方老家的父母千裏迢迢上京育兒,也非社會的傳統選擇。
既然夫婦同時在職育兒的設想難以實現,那麽必須有一方作出犧牲。
那個被預設需要辭職的人,通常是收入較低的妻子。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韓國男性與女性的薪酬差距在149個國家中是最大的。圖/紀錄片:金智英們的世界
孩子出生後,智英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每天被繁重的家務纏身,身心承受著巨大壓力。
她也曾想過重返社會,卻發現在加班文化突出的韓國職場裏,願意雇傭自己的,只剩下允許彈性上班的雪糕店。
現實中,1987年出生的志英(音譯)經歷了兩年的全職育兒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面試時他們會問,你在工作的時候,如果孩子有突發狀況怎麽辦?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生育後的女性總是被預設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家庭。圖/紀錄片:金智英們的世界
在韓國,這樣的現象被稱為「強力斷工/강력단절」,即女性在生育後,突然陷入職場和社交雙失的困境。
數據顯示,約有45%的韓國女性在生育後經歷「強力斷工困境」,平均持續時長達8.4年。
等到孩子長大後,這些女性也會因為過長的空白期等原因,無法以正職身份回到原來的職場。
目前,韓國每10位復職媽媽中,有6位正做著派遣性質的非正式工作。
▲她們是一群在社會生活中失去名字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只能作為XX(孩子名字)媽媽存在。
無論怎樣努力,韓國女性的命運似乎都殊途同歸。
「明明不是因為工作能力差或者不腳踏實地而搞丟飯碗,卻依舊失去了工作。」
之前的人生履歷通通都被封印,從此只剩下母親這一個身份,成為社會裏的透明人。
金智英在這樣的環境裏窒息。
在書的結尾,她從產後憂鬱滑向嚴重的精神分裂,開始以其他人的口吻講話。
不到40歲的智英,徹底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讓問題浮出水面
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停留在主角接受精神治療的場景。金智英的人生是虛構的,同時也真實得讓人毛骨悚然。
這樣真實的細節,源於作者趙南柱自身的經歷。
▲作家趙南柱。圖/趙南柱的朗讀TV
趙南柱出生於1978年,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曾擔任電視節目編輯,生下女兒後離開了職場。
操持家務之餘,她突然發現,一個人數如此龐大的群體,竟沒有一本書正正經經寫過她們的故事。
於是,她把作為「金智英」的無力感一點一滴收集起來,在育兒的空閒開始寫作。
出乎所有人意料,金智英的人生在東亞文化圈引起巨大反響。
▲小說出版前,趙南柱甚至認為,沒有人會購買這樣一個平凡女性的故事。
與此同時,有關小說的爭議也一直存在。
出生於1985年的金振煥(音譯)以親身經歷為例,不斷強調小說模糊了現實和虛擬的界線。
他抨擊作者為了突出矛盾,將所有社會不公集中在一個女性角色身上,這在現實生活裏很難發生。
書中所有男性角色都以負面形象登場,女性角色則皆有可憐之處。
這無疑將男性強行架上加害者的位置,加深了原有的性別對立,使得理性的討論完全無法進行。
▲圖/國際新聞
還有網民模仿《82年生的金智英》的形式,寫出了《90年生的金志勛》。
書中講述了一個1990年出生的韓國男性的悲慘史:
聚餐時被要求為女性擋酒、吃飯時提出AA制會被視為小氣、結婚時要負擔婚禮和房子費用、繞不開的兵役制度、對「男子氣概」的過分要求……
不只是女性,男性同樣也在承受無形的壓迫。
▲受金志勛的鼓舞,網友們紛紛通過自己的故事展現男性之苦,兼有無從協助之難。圖/88年生的金志勛
無可否認的是,《82年生的金智英》的出版,讓那些被視作理所當然的潛規則浮出水面。
實際上,在小說出版之前,韓國社會早已積聚了一股巨大的暗湧。
2018年,韓國生育率跌至0.98,這意味著育齡婦女人均生育少於1個孩子。
許多女性已經不願為生育讓渡個人自由,轉而探索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她們不生育、不結婚,甚至連戀愛都懶得談。
▲若生育率繼續維持低水平,韓國社會將在5年後進入人口減少期。儘管政府投入了超100萬億韓元來鼓勵生育,但收效甚微。
一個普通的故事,折射了社會的痛點。
金智英很平凡,平凡到生活中處處都是這樣的故事,似乎不值得被寫成一本小說。
她甚至還有些幸運 —— 她擁有不錯的學歷,好看的外表,溫柔的丈夫和乖巧的女兒。
即便如此,她依然會感到焦躁與不安,默默滑向失語的絕境。
▲一些細微之處的疼痛,金智英的存在讓許多人不能再假裝看不到問題。
這或許是《82年生的金智英》的最大意義 ——
讓那些曠日持久的壓抑,發出聲音,不再被湮沒。
她邀請讀者不分性別地體驗「一位普通女性的人生」,由此創造了相互溝通的契機。
這不是她的問題,也不是他的問題,但我們要共同尋找出路。
正如書中所寫 ——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圖/紀錄片《金智英們的世界》
參考資料
[1]《82년생 김지영 씨는 왜 문제적 소설이 되었나?》,이시한
[2]《82년생 김지영 – 세상 절반의 이야기》,SBS스페셜
[3]《페미니즘 입문서? ’82년생 김지영’을 어떻게 생각하시나요?》,국제신문
[4]《2018년 한국 신생아 출생 통계》,한국통계청
[5]《업무와 가정 시사 조사결과》,고용노동부
[6]《보건복지포럼》,보건복지사회연구원
[7]《<82년생 김지영>이후》,여성조선
[8]《엄마말고 맘충》,여성신문
[9]《沒有母親的容身之地——韓國奮力提高生育率》,法新社
[10]《韓國女性就業歧視:受教育水平高就業率低》,CNN
[11]《職場遭遇歧視與不公,韓國女性開啟創業大潮》,36氪
[12]《女權主義才是歧視?韓國年輕男性直呼不公平》,周末畫報
[13]《性別非資格賽,比誰慘沒有意義》,性別力量
[14]《厭女文化引爆南韓兩性大戰》,天下雜誌
[15]《韓國「世界級大獎」:生育率低於1》,世界華人周刊
本文版權為網易看客所有
撰文 黃慧詩 | 編輯 小胡